廢墟景點清單

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

[20220306]台南-沉沒的寮仔(七股、將軍、北門)

『地層下陷泛指地面向下沉陷的垂直地表變形,基準面一般以平均海水面為基準。發生的原因很多,包括自然與人為的多種因素。其中過度抽取地下水,或是地下水補注量少於人為開採量,皆會加速地層壓密作用,而導致地層下陷。』※以上擷取自維基百科

每當駕車奔馳於台61線時,總會瞥見高架橋下魚塭旁,零零落落看似廢棄的紅磚小屋,而其中一位夥伴,對這些景象特別有興趣。台南西部沿海因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,已發生地層下陷許多年,其中又以北門區及學甲區最為嚴重。我們想以此為主題,尋找因下陷而沒入水中的寮仔,並在它們完全消失前,留下一點紀錄。

為了方便穿梭於魚塭間的小路,我們特地騎了機車。先在台17線上的國姓橋集合,再沿著海岸線北上。浩浩蕩蕩的五人三車,久違的機車兜風之旅,就此拉開序曲。而第一站是位於七股的廢屋,我在GOOGLE街景上碰巧發現的,雖然它沒有下沉的跡象,但還是不能不探!

地圖:
1號區域為永和發塭華廈、黑面琵鷺解說教育中心
2號區域為磚瓦大道、新七股氣象雷達站
3號區域為魚寮、公有鹽化建築物(七股鹽場減資建物群:第四生產區場務所)
4號區域為魚寮
實線為機車路徑
虛線為步行路徑

2022年03月06日上午11點,坐上我的歐兜邁,把天空往後甩。

以下為探索報告:

停好車後,我們先是去馬路對面的小魚寮。

站在門口就可一眼望盡。

地上散落著竹簍。

回到兩層樓的廢屋繼續探索。

從匾額上可得到不少資訊,但有些異體字不太好辨識。
「祝永和發塭華廈落成紀念」
「兩載有成」
「中華民國首屆戊申年仲冬」(算起來應該是1968年)

角落的木製沙發。

唯一一座樓梯。

天花板上有奇特的裝置。

二樓客廳。

曾文海埔新生地地圖,樓下匾額記載到,永和發是三人合資共買了約兩百餘甲的魚塭。

東側的房間,跟音箱對比,電視機超小一台。

發現日曆了,2003年!

西側的房間鋪滿了衣物,還是別進入為妙,怕有跳蚤。

來走廊上吹吹風。

往頂樓的木梯已毀壞。

同個畫面,不同焦距。

可以看見與黑面琵鷺解說教育中心之間,還隔著一排紅磚屋。

接下來要去屋子後方探索。

然而要去後面得先繞過狗的遺骸。

走廊的盡頭是一片魚塭。

其中一根柱子,綁著狗鍊及項圈。

這裡有好幾間小房間,推測是給漁工住的。

吊掛著漁網。

廚房。

從這裡開始探索黑面琵鷺解說教育中心,我們是翻過窗戶進入的。

天花板崩的亂七八糟,根本是海砂屋吧?

廁所。

外頭有座風向儀,且最上方有個超大的鳥巢!

我們想要稍微靠近點觀看,意外發現建物背面噴著非常不正式的警語。

特別是這句XD

爬上去後拍一張,不知道是什麼鳥的巢。

附近還有幾座,似乎有在使用的地下水質檢測站。1號區域探索完畢。

在台61線底下行駛時,夥伴發現了遠方有座突兀的建築。我們便折返回去,搜索了一會兒才找到了「道路」,筆直地通向那海的方向。

顛簸程度就像是在騎馬一樣!

一路上抖到不行,終於騎到了這裡。

沒想到路沒鋪完,接下來只能用走的啦~

抵達!這是棟蓋到一半的大樓,當時還有工人在施工,可惜不是廢墟或爛尾樓啊。
(後來從新聞中得知,這是新的七股氣象雷達站,預計2022/11啟用。)

意外發現這裡也算是個景點,但根本沒有觀光客會來好嗎!

導覽地圖。

海的那側有座小碉堡。

入口已封閉且被海水淹沒,只能從射擊孔一探究竟。2號區域探索完畢。

進青鯤鯓聚落前一定會注意到這兩處廢墟,一個是普通的寮仔,而另一個則相當有料。顧不得肚子餓,我們先探再說!

這個季節沒什麼水,路很寬廣。

枯黃的野草遮蔽了門口。

裡頭什麼都沒有,但可以注意到右前方凹了一角進來。

窗景還算不錯。

剛剛凹進來的一角,原來是蹲式廁所呀!

在屋子周圍探索,再乾枯些就能直接走過去了吧。

臨水的區域常常可以找到這個!(密集恐懼注意!這是貽貝嗎?)

再來是棟較為特殊的建築,堤防上的草叢已被踩出一條小徑。

這是閘門?另外,草叢裡有被棄置的釣竿。

斑駁到當下什麼都看不出來的標語,處理後才得以辨識。
「建築物鹽化」
「請勿靠近」
「國有財產局台灣南區辦事處」

裡頭極度荒廢,寸步難行。

僅剩的木製屋頂支架,努力的撐著藍天。

金屬製品,某種爐具、馬達或機械?我們都看不出來。

小方窗。

後頭還有個空間,紅色牌子寫著「電氣工作注意安全」。

光影與窗景。

這麼棒的地方一定要來合照才行!

如此晃著晃著也就下午3點多了,我們在青鯤鯓稍做休憩,吃個蚵嗲、炸魚及冰淇淋!大概是假日的關係,有開的店家皆是爆滿,等了許久才吃得到美食。接著,我們得抓緊時間,趕在太陽下山前抵達北門一帶。

雖然路是那個樣子,但機車還是騎得過去。

屋子旁的仙人掌開滿了紅花。

其中一棟魚寮毀損的較為嚴重。

而另一棟還能進去逛逛。(門後那位是擅長坐下的夥伴!)

裡頭也是難以通行,只能站在門口看。

屋頂沒塌的區域,同樣堆滿了雜物。

地上報紙年份為1998年。

這麼多口罩隨意丟著也太可惜了!

從屋外繞到另一側的房間。

磚牆直接傾倒落入水中。

瓦片是學甲的工廠做的。

站在倒牆上望向水道,真是別具一番風味。

最終我們沒有越過三寮灣溪,而是在南側海堤上靜候夕陽落下。一整天下來,逛了數座沒有沉沒的廢屋,雖然與原先目標不同,但也是相當愉快充實。天色將暗,海風也逐漸大了起來,我們跨上機車,回頭往家的方向駛去。

左上、右上圖:將軍溪出海口黑面琵鷺造景;下圖:三寮灣溪海堤落日餘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