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0220306]台南-沉沒的寮仔(七股、將軍、北門)

『地層下陷泛指地面向下沉陷的垂直地表變形,基準面一般以平均海水面為基準。發生的原因很多,包括自然與人為的多種因素。其中過度抽取地下水,或是地下水補注量少於人為開採量,皆會加速地層壓密作用,而導致地層下陷。』 ※以上擷取自維基百科 每當駕車奔馳於台61線時,總會瞥見高架橋下魚塭旁,零零落落看似廢棄的紅磚小屋,而其中一位夥伴,對這些景象特別有興趣。台南西部沿海因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,已發生地層下陷許多年,其中又以北門區及學甲區最為嚴重。我們想以此為主題,尋找因下陷而沒入水中的寮仔,並在它們完全消失前,留下一點紀錄。 為了方便穿梭於魚塭間的小路,我們特地騎了機車。先在台17線上的國姓橋集合,再沿著海岸線北上。浩浩蕩蕩的五人三車,久違的機車兜風之旅,就此拉開序曲。而第一站是位於七股的廢屋,我在GOOGLE街景上碰巧發現的,雖然它沒有下沉的跡象,但還是不能不探! 地圖: 1號區域 為永和發塭華廈、黑面琵鷺解說教育中心 2號區域 為磚瓦大道、新七股氣象雷達站 3號區域 為魚寮、公有鹽化建築物(七股鹽場減資建物群:第四生產區場務所) 4號區域 為魚寮 實線 為機車路徑 虛線 為步行路徑 2022年03月06日上午11點,坐上我的歐兜邁,把天空往後甩。 以下為探索報告: 停好車後,我們先是去馬路對面的小魚寮。 站在門口就可一眼望盡。 地上散落著竹簍。 回到兩層樓的廢屋繼續探索。 從匾額上可得到不少資訊,但有些異體字不太好辨識。 「祝永和發塭華廈落成紀念」 「兩載有成」 「中華民國首屆戊申年仲冬」(算起來應該是1968年) 角落的木製沙發。 唯一一座樓梯。 天花板上有奇特的裝置。 二樓客廳。 曾文海埔新生地地圖,樓下匾額記載到,永和發是三人合資共買了約兩百餘甲的魚塭。 東側的房間,跟音箱對比,電視機超小一台。 發現日曆了,2003年! 西側的房間鋪滿了衣物,還是別進入為妙,怕有跳蚤。 來走廊上吹吹風。 往頂樓的木梯已毀壞。 同個畫面,不同焦距。 可以看見與黑面琵鷺解說教育中心之間,還隔著一排紅磚屋。 接下來要去屋子後方探索。 然而要去後面得先繞過狗的遺骸。 走廊的盡頭是一片魚塭。 其中一根柱子,綁著狗鍊及項圈。 這裡有好幾間小房間,推測是給漁工住的。 吊掛著漁網。 廚房。 從這裡開始探索黑面琵鷺解說教育中心,我們是翻過窗戶進入的。 天花板崩的亂七八糟,根本是海砂屋吧? 廁所。 外頭有座...